曹雪涛院士解读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关键调控因子——生物分子凝聚体
编译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生物分子凝聚体(Biomolecular condensates)是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先天免疫对于宿主抵御感染至关重要,但病原体也拥有复杂的机制来躲避宿主的防御。生物分子凝聚体的形成在宿主与病原体的
编译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生物分子凝聚体(Biomolecular condensates)是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先天免疫对于宿主抵御感染至关重要,但病原体也拥有复杂的机制来躲避宿主的防御。生物分子凝聚体的形成在宿主与病原体的
生物分子凝聚体(Biomolecular condensates)是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先天免疫对于宿主抵御感染至关重要,但病原体也拥有复杂的机制来躲避宿主的防御。生物分子凝聚体的形成在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成为一种关键的生物物理机
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基因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经历基因转移、重组和适应。外源DNA(foreign 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如何被接受、整合甚至表达,直接影响着生物的遗传稳定性与适应能力。从病毒入侵宿主基因组,到人工基因编辑,这一过程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都
一类是直接型生命周期,只寄生一个宿主。像蛔虫、钩虫,它们的虫卵一旦感染人类,便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甚至完成交配繁殖。随后,它们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伺机感染下一个人。这些家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纯粹的 “白嫖怪”。
近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名单。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申报的“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与病原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得认定。
与影后夏若妍陷入冷战已然三个月之久,我们受邀参加一档综艺,节目要求当场打电话给生命中最爱的人。
她用所得的积分兑换了校霸对她的爱,而我用所有积分兑换了超级记忆力。
人类的肠道是一个繁忙的活动中心,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与人体协同工作,保持人类的健康。最近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这种伙伴关系的一个有趣方面:肠道细菌如何与宿主身体协同调节胆汁酸(控制消化、胆固醇水平和脂肪代谢的重要分子)。
在植物王国的浩瀚世界里,槲寄生究竟是一个奇妙而独特的存在,还是大自然的某种“意外”?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设计的“神秘访客”,又或许只是一个偶然的产物。槲寄生以一种奇特的生存方式依附于其他乔木之上,这种行为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某种无奈的妥协?
● 本研究综述了精准消化道微生物调节策略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粪菌移植(FMT)、合成微生物群落(SynComs)、基因工程微生物(GEMs)、噬菌体及纳米材料等在消化道微生物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策略在机制、效果、安全性、临床试验及应用优
微生物 宿主 imetaomics 2025-01-21 10:41 23
据Incyte和Syndax于1月15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新药Niktimvo(axatilimab-csfr,艾克利单抗)的两种规格:9mg和22mg小瓶装。新规格预计将于2月份在美国上市。
我感觉腹部剧痛不止,可妈妈还不断地拿各种东西打我砸我扒我衣服,手上拿着手机不停录着视频,口中污言秽语层出不穷。
目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一线治疗主要为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新型药物治疗cGvHD,如芦可替尼、贝舒地尔或Axatilimab等可能使治疗失败风险较高的患者获益。加拿大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与cGvHD患者一线激素治疗失败相关的高危因素。
2023年12月,美国学者在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1)发表了一篇题为“Inhibition of RIP1 improves immune reconstitution and reduces GVHD
种子对高等植物繁殖后代至关重要,提高种子数量有利于植物育种和农业生产。在多胚珠子房植物中,种子数量由果实数量和每个果实的种子数量(果粒数)共同决定。胚珠是种子的前体,胚珠发生决定了果粒数的最大可能性,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种子的产量,因此胚珠数量是多胚珠子房作物的
入侵性的七鳃鳗一直在大肆吞食北美地区的本土鱼类,直到科学家们有了一个偶然的发现。| 摄影:ANDREA MIEHLS/GLFC
想象一下,在一个闷热潮湿的初夏雨夜,忙碌了一整天的你,终于拖着疲惫身躯下班,瘫倒在公交座位上,昏昏欲睡,满心只盼着能快点回到那破旧不堪的合租房,往床上一躺。到站后,你撑起雨伞,在这条拆了一半、坑洼不平的街道上,踮着脚、蹦蹦跳跳地赶路。
2024年12月7日至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隆重召开,全球血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血液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在本次ASH盛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莫晓冬教授代表其团队以口头报告形式分享了CSF-1R小分子抑制剂
今天推荐的是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在2023年2月21日发表于Pharmacological Research(2021IF:10.3346,JCRQ1)的一篇文章,通讯作者是Xiaofei Qi教授,研究表明USP11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新冠病毒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难以回首的记忆。许多人开始对病毒产生恐惧,他们认为病毒天生就有害,只有彻底清除病毒,人类才能恢复健康。